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9(日)上午場次
首頁 > 11/19(日)上午場次
2-1-112 「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期中成果發表(一):數位管教與數位互動溝通
2023-11-13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場次簡介/ Description: 

  對當代的青少年來說,參與社群媒體並建立自己的網路串連管道,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此一嶄新的社會互動模式形塑當代青少年成為「數位世代的青少年」。本研究團隊建構數位生態系統理論,以家庭與學校場域中的個人、家人、同儕、師長為對象,自2023年1月起進行創新型態的追蹤調查,此次為期中成果發表。在這個場次中,我們聚焦於青少年與家人,以數位教養、數位互動及數位溝通為主軸,探討數位影響下的當代青少年親子家庭特色。


主持人/ Chair:周玉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發表人/ Presenter吳志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題目/ Title:家長數位管教策略與台灣青少年媒體素養的關聯性:青少年主動與家長分享數位生活的中介效果

摘要/ Abstract:
研究問題:數位時代來臨,青少年雖然心智未臻成熟但卻每天耗費許多時間沉浸在大量資訊良莠淆雜的網路世界裡,他們亟需發展出維持警覺、主動查證,並謹慎保障自身權益的媒體素養。看著青少年子女面對這激烈湧現的數位洪流,家長們可能採取「限制」、「罪責」子女上網的防堵策略,也可能採取「陪伴」子女上網的疏通策略。本研究探討這些不同數位管教策略與台灣青少年媒體素養的關聯性,並援引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觀點,以青少年主動與家長分享數位生活作為中介變項,細緻化這當中的影響歷程。
 
方法與分析架構:本研究使用5,997筆就讀九年級的台灣青少年調查資料(女2,692筆;男3,305筆),進行一系列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分析。
 
研究發現:(1)對於台灣青少年的媒體素養,知覺家長採取「限制」與「罪責」數位管教策略的效果未顯著,但採取「陪伴」數位管教策略的正向效果顯著(γ = 0.20, p < .001);(2)知覺家長採「陪伴」數位管教策略對青少年主動分享數位生活的正向效果顯著(γ = 0.64, p < .001),而後者對青少年媒體素養的正向效果也顯著(β = 0.10, p < .001),這項中介作用效果顯著(estimate = 0.061, SE = 0.018, Sobel’s Z = 3.39, p < 0.001, 95% CI of bootstrapping = [0.025, 0.096])。本研究最後討論各項限制並依據發現提出對親職教育的可能啟發。
 
關鍵詞:限制子女上網、罪責子女上網、陪伴子女上網、媒體識讀能力、青少年主動與家長分享數位生活

 

發表人/ Presenter林姿慎(新竹縣光明國小)
題目/Title:青少年知覺父母管教與親子關係:親子數位互動的中介作用

摘要/Abstract:
  本研究應用華人「管教」概念,探討青少年知覺之父母管教對親子關係的影響,以及親子數位互動在其間的作用,資料來源為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學生成就長期追蹤評量計畫(TASAL)於 2022 年蒐集之資料,選取性別、雙親健存、完整回答的 5430 個高一學生資料(女 2454 人,男 2976 人),使用變項包含知覺父母管教(生活管教、價值教導兩向度)、親子間的數位互動及親子關係(溫暖支持、衝突緊張兩向度)。採取因素分析、t 檢定、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結果顯示:(一)青少年知覺父母重視「價值教導」甚於「生活管教」(二)「生活管教」愈高的青少年,其親子關係的溫暖支持愈低,衝突緊張愈高,「價值教導」愈高的青少年,溫暖支持愈高。數位互動愈高者,溫暖支持愈高,衝突緊張愈低(三)數位互動在生活管教與溫暖支持、衝突緊張的親子關係,及價值教導與溫暖支持親子關係間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四)管教、數位互動及親子關係間的影響機制在青少年男女間明顯不同,數位互動在青少男的價值教導與溫暖支持間具中介作用,在青少女生活管教及衝突緊張間具中介作用。本研究據此結果提出青少年期親職教育的建議。
 
關鍵字:青少年、管教、數位互動、親子關係、性別差異

 


發表人/ Presenter周玉慧(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題目/Title: 數位世代青少年與家人間即時通訊:溝通品質與影響

摘要/Abstract:
研究問題:數位科技的各種應用軟體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方式。對數位世代青少年而言,即時通訊是否影響了與家人間的溝通品質?是否對其身心健康與幸福感產生作用?
 
目的與方法:本研究探討全臺青少年與家人間的即時通訊之溝通作用及其影響,資料來源為「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2023年的國七學生問卷,使用有回答與父母及與手足使用即時通訊的3671位學生(女1843位、男1828位)資料。分析變項包含家庭凝聚力、與父母及與手足即時通訊之溝通品質與滿意度、身心健康與幸福感(WHO5)。採取因素分析、性別差異t檢定及路徑分析進行檢視。
 
研究結果:(1)即時通訊溝通品質可清楚區分為關係促進與關係干擾兩向度;(2)青少女與父母間的即時通訊頻率、與手足即時通訊滿意度高於青少男,而青少男與父母即時通訊關係干擾、身心健康及幸福感則高於青少女。(3)與父母之間,家庭凝聚力、即時通訊溝通品質、滿意度、身心健康及幸福感之間的直接與間接路徑均顯著;而與手足之間,即時通訊溝通品質與身心健康及幸福感之間無直接作用,乃透過即時通訊滿意度間接影響。這些結果展現即時通訊對數位世代青少年身心福祉的重要作用,且呈現父母與手足之間有所異同。
 
關鍵詞:數位世代青少年、即時通訊、溝通品質、家庭凝聚力、身心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