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8(六)上午場次
首頁 > 11/18(六)上午場次
1-2-114 經濟社會學(一):體制
2023-10-31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場次簡介/ Description: 

  從巨觀體制解釋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以及實踐是經濟社會學歷久不衰的取向之一,這個Panel我們從三個層次的體制來理解台灣經濟的發展,分別是全球層次的地緣政治與商品鏈、國家層次的體制,以及勞動力市場體制。這個Panel希望透過對不同層次體制的分析更進一步掌握台灣經濟的歷史動態與展望。


主持人/ Chair:吳介民

發表人/ Presenter:吳介民
題目/ Title:台灣的地緣政治時刻:二戰後台灣三次歷史挑戰與機會

摘要/ Abstract:
  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受挑戰國家,在二戰後經歷過三次地緣政治結構關係的動盪。第一次是從二戰結束後到韓戰(1945-1953),第二次是美中在冷戰後期的和解並結盟(1971-1978),第三次是美中進入對抗或戰略競爭關係(2018—)。這三次歷史機遇,都攸關台灣在東亞地區所扮演之政治經濟角色的變動。台灣在戰後將近八十年間,從邊陲國家跨入半邊陲國家,目前正進入核心國家行列。在此歷史過程,台灣在戰後的東亞快速成長圈,全球價值鏈的轉移,都積極參與並具有關鍵地位。我們需要從國際體系變動和全球台灣的觀點來認識此宏觀過程,並提供認知目前台灣國際政經格局中的位置和動向。
 
關鍵詞:地緣政治、世界體系、全球價值鏈、台灣、美國、中國

 

發表人/ Presenter鄭力軒
題目/Title:當代臺灣可歸類為新自由主義嗎?國家主義歷史遺緒與當代臺灣經濟體制

摘要/Abstract:
  對臺灣經濟發展歷程的標準敘事普遍強調1985年之後自由化的路徑,甚至強調近二十年與歐美相仿地走向新自由主義之路。本文試圖挑戰這個標準敘事,強調1990年代前國家主義的發展模式對當代臺灣政治經濟的持續影響。在這篇論文中筆者採取歷史制度論的分析途徑,檢視兩個領域中國家的角色,分別是國家對物價的掌控、福利擴張以及國家對金融市場以及其它市場運作的持續影響。筆者主張,儘管臺灣的確採取自由化以及局部的私有化政策,整體而言國家在社會經濟領域中仍然保有相較於其他國家強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領域更為強勢,而未見新自由主義完全由市場主導的現象。具體現象包含實質掌控的龐大國營事業、持續的福利擴張、強勢、中心化的管制體系以及對物價以及金融市場的強力控管。換言之,在全球化之下,過往國家主義的制度遺緒不僅存留甚至一定程度地強化。筆者進一步主張,民主化後的政治競爭模式以及既存的機制是帶來這個現象的重要原因。筆者主張,國家主義的轉型是比新自由主義更適當理解臺灣當代政治經濟的分析架構。
 
關鍵字 :新自由主義  國家主義  物價控制  福利擴張  金融市場

 

發表人/ Presenter林凱衡
題目/ Title:打造黑手隱形冠軍的社會基礎與制度變遷:以臺灣中部機械業的技能形成制度為例

摘要/ Abstract:
  過去有關臺灣機械業的研究文獻,一直認為具有長期實作經驗的黑手師傅相當重要,卻很少關注機械業的人力培訓問題。近期對台灣技能形成制度的研究,已經指出1970年代出現的輪調式建教合作是臺灣機械業重要的技能形成制度,吸引大量中小企業與學校合作培訓人力,特別是中部的機械業,許多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甚至長達40年,遠超過其他學校與產業的合作時間。為什麼中部的學校與機械業合作培訓人力的關係,能夠長時間維持到現在?本文將指出,中部機械業與學校之所以能持續穩定地合作培訓人力,一方面在地的人際關係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技能形成制度的變遷,特別是從建教合作到產學攜手,在高職與企業之間增加了科技大學的角色,這不僅能回應學生的升學需求,也有助於穩定企業人力,以及回應企業技術升級需要的人力需求,使得企業願意持續與學校合作培訓投資人力。
 
關鍵字:機械業、技能形成、建教合作、人際關係、產學攜手

 

發表人/ Presenter
彭思錦(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鄭力軒(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題目/Title:組織主導的當代社會?:台灣自雇業者比率的APC分析

摘要/Abstract:
  本文討論台灣自營業者占整體就業人數比率的長期變化。龐大的自營作業者一向被視為台灣經濟體制的特徵,然而近年證據也顯示自營作業者佔就業人口比例正在衰退,整體企業規模走向大型化。由於創業往往是生涯的一個階段,在個體層次上會受到個人生命歷程的影響,而在集體層次上,特定時期的經濟狀況以及特定世代的集體特性亦會影響到個人是否選擇成為自營業者。因此在研究上區分來自於個人生命歷程的年齡(Age)效應、來自於特定時期的經濟狀況的時期效應(Period)以及特定世代(Cohort)的集體特性的世代效應。本文採取Fosse & Winship(2019)所提出的界限設置分析方法(Bounding Analysis),使用社會變遷調查階層組(1992-2017)共7波調查資料,並以前述界線設置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台灣自營業者在時期上的變化是在2010年之前逐步下降,而在2010年之後則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本文發現在世代上的變化是以1964年前後出生為界。1960年以前出生之世代較容易成為自營業者,而1955-1959年之後出生之世代成為自營業者的機率較低。本文進一步分析非農自營業者以及農業部門自營業者占整體就業人數比率的長期變化。其研究結果顯示,在三十年來台灣從事農業的自營人口並沒有太大的變動,且從事農業之自營業者大都是以二戰前以及戰後嬰兒潮世代為主。而在非農部門部分,其時期變化與整體自營業者比率類似,在2010年達到最低,隨後緩步上升。而在世代效果部分,研究發現成為自營業者的機率在1955-1959年出生之世代達到巔峰,隨後開始下降。整體而言,本文的研究顯示自1990年以來,台灣創業或成為自營業者的比例開始下滑,特別是在1955-1959出生之世代之後。這昭示著台灣迎來了組織支配當代社會的時期。
 
關鍵字:組織支配的當代社會、界線設置分析、自營業者、APC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