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8(六)上午場次
首頁 > 11/18(六)上午場次
1-2-206 家庭與教養
2023-10-26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主持人/ Chair:呂青湖
評論人/ Discussant:王盈婷

發表人/ Presenter:袁詠蓁
題目/ Title:積極父職:男性育兒留職停薪的家庭與職場協商

摘要/ Abstract:
  台灣政府為了提倡育兒、家庭照顧價值,並減輕家長負擔,自2002年頒布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並於2009年增訂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實施辦法,使育嬰假成為有給照顧假。然而,留職停薪的申請者一直有著明顯的性別差異。為了解台灣男性選擇申請育兒留職停薪以及成為育兒主要照顧者的原因,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方法,以24位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父親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及內容分析法,探討台灣父親的育兒參與的實踐與職業發展,以及影響申請育兒留職停薪的因素,從不同產業、工作狀態來討論父親申請育兒照顧的職場協商。研究發現:積極參與育嬰照顧的父親,大多認為照顧工作沒有僅限於特定性別,而是取決於個人特質;甚至部分父親特別強調男性更能勝任需要體力勞動的照顧工作。然而,在社會支持方面,許多父親表示,由於育兒的男性較少,他們因此也不太容易能融入住家社區、公園的媽媽社群,相較於女性,他們較不容易獲得社會支持及互助。在工作方面,部分受訪者表示,申請育嬰留職會對於未來工作晉升造成不利影響,雖然公司無法拒絕員工申請,但不成文的職場規範,讓申請者將要面對一定程度的就業風險,甚或有些申請者在請完育嬰假後就立刻轉職。另外,身處科技、資訊產業的父親表示,申請育嬰假往往會被同事調侃可以放假和休息,顯示在特定產業許多男性仍舊認為相較於工作,在家照顧嬰兒是更輕鬆的事。
 
關鍵字:父職參與、育嬰留職停薪、性別角色

 

發表人/ Presenter:王盈婷
題目/Title: Family and union formation patterns of cohabiters in Taiwan. Evidence from the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摘要/Abstract:
Studies found that cohabitation migh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societies. For example, cohabi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n alternative to marriage, as the 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suggest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meaning of cohabitation in Taiwan by tracking cohabitation unions for four years using the 2016 to 2022 the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45% of the cohabitation dissolved by the 2nd-year follow-up, and another 7% broke up by the 4th-year follow-up. Among the remaining intact unions (48% of all cohabitation unions), four in five turned into marriage, and one in five was still cohabiting at the 4th-year follow-up. No intact cohabitation unions have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union patterns.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habitation in Taiwan is far from an alternative to marriage, and this implication is homogenous across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Keywords: cohabitation, Taiwan, union formation
 
註:此文章為國科會計畫<臺灣同居的趨勢與型態>(MOST 111-2410-H-155 -021 -MY2)部分結果。

 


發表人/ Presenter:溫士朋
題目/Title:家長的教養焦慮:以文字探勘技術分析「家有中學生」臉書社團

摘要/Abstract:
  教育改革自1990年代開始,迄今已有 30 餘年,其中升學主義、升學壓力是主要的討論對象。然而,鮮少以「家長」的角度來探討「面對升學的反應」的相關研究。本研究試圖以「家長」作為出發點,針對組成成員為家長的Facebook 社團「家有中學生」的貼文進行分析,並試圖探索家長的在網路上,會希望與其他家長進行何種討論。為了希望得知家長們的討論有哪些「主題」,本研究採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主題模型」(Topic Model)將貼文進行分類。本研究發現,「家有中學生」社團的主要討論內容,分別為學業、親子關係、醫療,與學業相關的貼文,在六月時會變多,且多為討論會考成績;並且,與會考相關的討論內容,皆高於其他類型的貼文。最後,根據主題模型的結果,可以得知,雖然教育改革不斷的進行,但是,教育改革並未考量到家長的「行動邏輯」為何。換句話說,即便制度一直改變,但家長們仍然在在意的是「考試成績」的高低。
 
關鍵字:文字探勘、主題模型、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