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9(日)下午場次
首頁 > 11/19(日)下午場次
2-3-112 「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成長歷程追蹤研究」期中成果發表(三):生態次系統與青少年數位生活之交織
2023-11-09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場次簡介/ Description: 

  對當代的青少年來說,參與社群媒體並建立自己的網路串連管道,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此一嶄新的社會互動模式形塑當代青少年成為「數位世代的青少年」。本研究團隊建構數位生態系統理論,以家庭與學校場域中的個人、家人、同儕、師長為對象,自2023年1月起進行創新型態的追蹤調查,此次為期中成果發表。在這個場次中,我們聚焦於各個次系統與數位生活之交織對青少年所產生的影響。這其中包括青少年日常生活安排、霸凌經驗、友誼網絡及親師互動之影響。


主持人/ Chair: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發表人/ Presenter:陳易甫(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題目/ Title:睡眠時間類型與青少年生活適應:青少年數位生活之影響

摘要/ Abstract:
  青少年時期是個快速變化的一個發展階段。個人在這個時期經歷生理、心理與社會角色上的轉換。過往的研究指出,在這個時期個人的睡眠時間會較兒童時期縮短,且逐步的形成個人的作息的規律。由於又正值個人進入中學生活的階段,在台灣相對嚴格的學校作息時間規範下,青少年在中學階段的睡眠時間會呈現什麼類型(chronotype)及與不同青少年之間的差異,是個有趣的經驗問題,此為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提問。其次,當代的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深受數位工具的影響,除了中學教育現場中引入數位教學平台外,其個人生活中與各式的數位平台或工具密不可分,究竟青少年的睡眠類型跟其數位生活之間有何關連?而這樣的關連是否會影響個人在青少年早期的生活適應,這將構成本研究的第二個提問。本研究將利用「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追蹤研究」的資料來回答這兩個提問。該資料以2023年七年級生為母體進行全台灣具有代表性的抽樣調查,所得結果正好可以作為代表數位時代台灣青少年初期的情況。具體的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分析該資料呈現台灣青少年初期的睡眠時間類型,並將之與青少年的數位生活及生活適應相連結,用以呈現數位時代台灣青少年在睡眠情況上的圖像。
 
關鍵詞:數位生活、青少年睡眠、睡眠時間類型、生活適應

 


發表人/ Presenter:陳杏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
題目/ Title:數位世代青少年霸凌經驗之保護力:自尊、支持與歸屬感的調節效果

摘要/ Abstract:
  霸凌經驗擾亂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受挫可能影響學習專注,導致成就表現低落,甚至衍生憂鬱情緒或其他身心健康問題。數位時代下,實體與網路生活交織,青少年被霸凌的風險跨越了時區與地理疆界,提高長期暴露在風險的機會,更不利心理健康的發展。現有文獻偏重探討霸凌成因且著重在個人特質,這容易流於指責受害者的脆弱性。再者,網路、實體霸凌各有獨特性,需個別探究保護機制,以利指引處遇服務的規劃。本研究援引生態系統觀點,並以青少年發展時期極為重要的支持(support)、歸屬感(belonging)為焦點,探究自尊、家庭支持、班級支持與學校歸屬感,何者具有憂鬱情緒的保護效力,那些可調節霸凌經驗與憂鬱情緒,並探討這些保護力是限定在特定霸凌或可跨越實體、網路生活。此研究運用「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追蹤研究」的七年級樣本,並進行層級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結果發現在實體霸凌模型當中(N= 2551),學校歸屬感(B= -.17, p < .05),霸凌與自尊的互動項達到統計上顯著(B= -.09, p < .01)。在網路霸凌的模型當中(N=978),自尊(B= -.42, p < .001),霸凌與學校歸屬感的互動項達到統計上顯著(B= -.23, p < .001)。本研究最後討論研究限制,在預防與處遇服務上的啟發,並提供未來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欺凌、自尊、家人與同儕支持、心理健康、學校依附

 


發表人/ Presenter: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題目/Title:臺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友誼網絡結構與特徵

摘要/Abstract:
  本研究探討友誼網絡這個對青少年時期發展極具關鍵地位的因素,如何在數位時代下,展現其面貌與內涵。本研究首先意圖描繪台灣數位世代青少年的友誼網絡圖像,並試圖與其自身之屬性特徵進行關連性探討,以作為開展有關這群「生既數位(Born Digital)」的數位世代青少年的生命歷程發展研究的基礎工程。對於一個尚處於「早期青少年時期」(early adolescence)的數位世代青少年來說,數位科技及其產品如影隨形,除了積極影響著他們的日常家庭生活、學校與課外的學習、娛樂活動外,甚至直接影響其構建友誼關係等社會關係的機制。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數位工具與數位能力的嫻熟使用外,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人際關係及生涯選擇上,可能也開始呈現和前幾個世代的人類有著不一樣的考量,值得予以關注。
 
關鍵詞:數位世代、青少年、友誼網絡、網絡結構、網絡特徵

 


發表人/ Presenter:黃朗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題目/Title:數位世代之班級親師互動:社群媒體之使用與效應

摘要/Abstract:
  本研究探討台灣在數位世代之下,社群網絡如何成為親師互動的重要媒介,並進一步分析數位親師聯盟的互動模式對於親師關係與青少年發展之影響。網際網路的興起全面性地掀起了教育變革,也連帶影響親-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在新冠疫情嚴峻時期,各級學校從實體教學改為線上教學,更突顯了社群網路在此期間所扮演的重要功能。藉由社群平台的連結,可以有效率的傳達訊息,也改變了傳統的親師互動模式,社群媒體成為重要的溝通平台,但也發展出新的人際互動模式。本研究將初步探析數位互動之特徵及其衍生之效應。
  本研究主要採用焦點團體訪談資料,以國九學生之家長及教師為訪談對象,以立意抽樣方法選取台灣北、中、南、東四個地區共五所國中九年級學生、家長及教師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共計訪問25位家長,其中包括11位父親、14位母親,平均年齡為44歲;以及24位教師,其中男性教師7位,女性教師17位,平均教學資歷為16年。本研究採用質性內容分析方法,將針對焦點團體訪談內容,探析社群媒體之使用模式與效應,並比較城鄉之間的異同。
 
關鍵詞: 社群媒體、親師互動、親師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