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學會年會
11/18(六)下午場次
首頁 > 11/18(六)下午場次
1-4-113 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二)
2023-11-04
請點選簡介/題目即可看到詳細內容/摘要
場次簡介/ Description:  

  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臺灣因疫情控制得當,並未發生大規模的社區感染,後期更維持境內零確診率長達數月。2021年05月起爆發疫情,以及後續的管制措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當疫情相關的封控管制措施實施之際,諸多外部照顧資源,舉凡學校、托嬰中心、長照機構以及相關社區照顧資源相繼停擺,無論是有薪工作者、還是無酬家庭照顧者,皆須面臨因疫情封控,產生之突如其來的親屬照顧問題。本自組論壇為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自2022年10月起執行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研究成果初次發表,透過分析調查問券(回收643份)與質化訪談(目前90位,並持續增加中),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間,從事不同有薪工作的勞動者、或無酬家庭照顧者,如何因應疫情及防疫措施衝擊,面對工作與家庭照顧衝突的困境。疫情的透鏡映照出Care在臺灣社會的危殆處境與(有酬、無酬、家務)勞動性別分工的深刻糾結。
 
  本論壇「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共將發表六篇論文,並分為上、下兩場次進行。論壇上半場的主軸為疫情下的工作與照顧衝突,第一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將呈現量化調查結果,比較疫情前後臺灣民眾在有薪工作、家務勞動與照顧(包含:老年長輩、成年病患或障礙者、孩童)的衝突、性別分工與協商;第二篇〈脆弱性的微觀修補:疫情下單親婦女的經濟(不)安全與彈性就業〉與第三篇〈疫情下障礙者母親的就業與照顧困境〉論文將深入探討疫情對於特定弱勢群體──單親婦女、障礙者母親的工作與照顧衝突情況,突顯疫情與性別平等相關的問題。
 
  論壇下半場探討不穩定/危殆(precarity)與照顧之間的關係。疫情對於勞動者的衝擊並非平等的,特別是本就脆弱的勞動者。第一篇〈疫情下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危殆的工作與照顧〉將關注不穩定就業的勞工(precarious workers),他們如何經歷疫情對其經濟、照顧、家務安排的衝擊,其因應策略及心理調適;第二篇〈照顧輪班:疫情期間居家照顧服務員的有酬工作與家庭照顧〉與第三篇〈後顧之憂?疫情下平台外送員的工作與家庭平衡〉關心疫情下的核心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s)──居家照顧服務員、外送員,這群在疫情期間不可或缺,支撐臺灣社會根本照護生活需求的勞動者,在其彈性化勞動背後鮮為人知的「後顧之憂」,如何在照顧國人基本需求的同時面對自身經濟、照護、育兒的挑戰。
 
  本研究為臺灣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補上重要的勞動與照顧面貌,預期豐富的研究成果、政策檢視將可提供相關性別平等社會倡議、政策以及實務工作者參考。論壇發表的論文篇名與發表人詳見下表:

【照顧崩潰:疫情下的不穩定照顧與勞動】論壇
 

篇名 作者
論壇(場次一)【疫情下的工作與照顧衝突】
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有薪工作、家庭照顧與性別 盧子樵、王舒芸、梁莉芳、石易平、李韶芬、
洪惠芬、覃玉蓉、劉侑學、 蔡承宏、尤慧晴
2. 危殆的擴散或更新?新冠疫情下經濟弱勢單親婦女處境與策略 蔡承宏(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
3. 疫情下障礙者母親的就業與照顧困境 洪惠芬(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論壇(場次二)【疫情下的就業不穩定與照顧】
4. 疫情下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危殆的工作與照顧 李韶芬(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5. 彈性還是危脆?居家服務員的職業選擇、勞動條件和工作認同 梁莉芳(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6. 後顧之憂?疫情下平台外送員的工作與家庭平衡 劉侑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持人/ Chair:覃玉蓉(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評論人/ Discussant:蔡培元

發表人/ Presenter:李韶芬(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題目/ Title:疫情下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危殆的工作與照顧

摘要/ Abstract:
  據官方統計,2022年5月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79.8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7%,失業者則有43.4萬人。在台灣,上述兩類超過百萬的社會群體是否構成Guy Standing(2019)所稱的「不穩定無產階級」(Precariat),承受「社會不安全」的後果呢?本研究將探討這群不穩定就業者,包括藝文工作者、外送員、餐飲觀光業勞工、自僱者、打工族、兼職、斜槓工作者或打零工的家庭主婦等,他們如何面對疫情衝擊下更嚴峻的經濟考驗、照顧責任,或在疫情前即得與危殆處境共存的經驗。這群常被官方統計模糊了面孔被簡化為「非典就業」數據的不穩定勞工(precarious workers),他們何以自願或被迫選擇不穩定(precarity)?如何看待與調配自身處境,諸如經濟、家庭與照護責任?他們如何經驗疫情逼迫縮減工作規模甚至失業、照顧與家務負擔增加,並以何種「安全」策略保身安家?本研究將比較疫情前與後,本即處於就業不穩定或危殆狀態的不同範疇勞動者,如何管理自身的不穩定,遊走於模糊的工作身份、家庭關係和照顧責任之間,檢視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其與性別、族群交織的境況,以及相關公共政策措施是否有助於改善他們兼顧生存與照顧的衝突。
 
關鍵字:不穩定無產階級、照顧、非典型就業、危殆(precarity)

 


發表人/ Presenter梁莉芳(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副教授)
題目/Title:彈性還是危脆?居家服務員的職業選擇、勞動條件和工作認同

摘要/Abstract: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人和身心障礙者被視為高風險的易脆弱族群,但提供他們健康照顧服務的工作者之勞動處境、身心福祉,以及其自身的照顧需求卻鮮少受到關注。本研究以「照顧輪班」的概念,闡述居家照顧服務員在疫情間的如何協商有酬工作與家庭照顧,包括面臨的挑戰和運用的策略。
 
  藉由訪談有家庭照顧責任(包括:孩童、身心障礙或生病的家人)的居家照顧服務員,研究發現指出,受訪者不但面臨因疫情間的健康風險、管制措施造成的工作不穩定和照顧現場的不確定性,同時他們得回應疫情對家庭照顧帶來的改變,包括托育機構和學校的關閉、社區和居家照顧服務的(暫時)終止等。因有酬照顧工作者與無酬家庭照顧者的身份認同,受訪者投入大量的勞力、心力和時間進行嚴密的風險管理,以優先化服務對象以及家人的身心健康和福祉。聘僱彈性和兼顧家庭照顧責任,是多數受訪的居家照顧服務員的從業動機,疫情的影響突顯聘僱彈性伴隨的不穩定性(uncertainty)和危脆(precarity),以及其可能強化既有的家庭性別分工。
 
關鍵詞:居家照顧服務員、新冠肺炎疫情、照顧工作、聘僱彈性

 


發表人/ Presenter劉侑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博士級研究人員)
題目/Title:後顧之憂?疫情下平台外送員的工作與家庭平衡

摘要/Abstract:
  2020年上半年出現百年罕見的傳染疾病,由於人類社會對於病毒特性與傷害未知,僅藉由非藥物介入公共衛生手段,例如戴上口罩、社交距離、隔離、居家辦公與遠距教學等,試圖阻斷病毒傳播以避免感染。然而,防疫工作不僅是健康議題,也同時改變人類行為與生活模式,影響所及包括經濟、就業與工作家庭平衡等。雖然台灣被視為治理疫情最成功的國家之一,但期間仍經歷學校或幼兒園反覆停課而事業單位持續開工,甚有長達百天的三級警戒,無論是學生或家長均需藉由遠距來完成學業及工作進度,工作家長直接面對工作與家庭的衝突。然而,平台外送是少數在疫情期間需求增加的行業,為減少外出受到感染的機會,透過飲食平台訂購餐點的人數大幅攀升,也就是說當多數民眾降低社會接觸的同時,外送司機反而是必須踏出家門,穿梭在大街小巷提供送餐服務,成為疫情期間十分特殊的工作樣貌。於焉,本文將考察育有12歲以下孩童的平台外送司機,藉由深度訪談來呈現,他們在疫情期間面臨的工作與家庭衝突,以及如何化解這些困境。

關鍵字:平台經濟、外送服務、工作家庭平衡